健康科普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

时间:2021-1-7 20:31:19 来源:慢性腮腺炎

医治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m.39.net/pf/bdfyy/bdfzj/

一、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猪头疯,是春季常见,也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亦可见于成人。它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

二、什么原因引起流行性腮腺炎

(一)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的时间较长,腮肿前6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腮腺炎表现,而有其它器官如脑或睾丸等症状者,则唾液及尿亦可检出病毒。在大流行时约30~40%患者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亚临床感染,是重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本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其传染力较麻疹、水痘为弱。

(三)易感性:普遍易感,其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

三、流行性腮腺炎有什么症状

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主要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

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言语、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双侧肿胀者约占75%。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时被累及。重症者腮腺周围组织高度水肿,使容貌变形,并可出现吞咽困难。腮腺管开口处早期可有红肿,挤压腮腺始终无脓性分泌物自开口处溢出。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全程约10~14天。颌下腺和舌下腺也可同时受累,或单独出现。颌下腺肿大,表现为颈前下颌肿胀并可触及肿大的腺体。舌下腺肿大可见舌及口腔底肿胀,并出现吞咽困难。

四、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症有哪些

腮腺炎脑炎:是流行性腮腺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由腮腺炎病毒直接侵犯脑组织而引起的。病人会出现脑炎的表现,如剧烈头痛、呕吐,甚至昏迷、抽搐等。大多数病人预后是好的,少数病人可遗留耳聋、视力下降等后遗症。

睾丸炎:腮腺炎病毒对人体的腺体组织有亲和力,因此也可损伤睾丸。

胰腺炎:腮腺炎病毒也常侵犯胰腺,引起胰腺炎。胰腺炎多发生在腮腺肿胀后3~7天,表现为突然出现体温升高、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腹痛常很剧烈,腹壁比较紧张。

五、哪些人不能接种腮腺炎疫苗

患严重疾病、急性或慢性感染、发热或对鸡蛋过敏者不宜接种腮腺炎疫苗。

六、怎样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一)、管理传染源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学生如果患了腮腺炎,至少需要隔离2周,痊愈后方能返校,对可疑患病者应立即暂时隔离。

(二)、最主要的预防—接种腮腺炎疫苗

自动免疫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好,免疫途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能然明显降低了腮腺炎的发病率,目前我县正在开展麻腮风疫苗普种,该疫苗能预防麻疹、风疹、腮腺炎三种疾病。

(三)、易感者在流行期间,可用板蓝根30克,水煎服,连续3天。还可对易感者采用腮腺炎病毒减毒活疫苗作喷喉或气雾进行主动免疫。

(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打喷嚏和咳嗽时捂住口鼻,教室和居家环境多通风,用84消毒液喷洒消毒或食用醋熏蒸等,患者的鼻咽分泌物和毛巾,食物要消毒煮沸。

(五)加强学校疫情监测与防控,定期排查,增加晨检,午检,对住宿学生进行晚检,做好因病缺勤学生登记追踪工作,做好健康教育;发现可疑病例及时进行医学观察;出现疫情,要及时报告当地卫生机构,并做好活动场所消毒,同时尽早对易感人群进行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的应急接种工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swo.com/fbjz/9951.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