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腺炎症患者的护理

时间:2018-4-13 17:37:16 来源:慢性腮腺炎

涎腺炎症(Sialadenitis)分类:1.化脓性2.病毒性3.特异性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小涎腺急性化脓性腮腺炎(Acutepyogenicparotitis)手术后腮腺炎(postoperativeparotitis)

一、病因病理: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一)病因1、严重的全身疾患,机体抵抗力降低;高热、脱水、咀嚼功能减少→唾液分泌减少→机械冲洗作用降低→逆行性感染

2、严重的代谢紊乱,如胃肠外科手术后→唾液分泌减少→逆行性感染

3、邻近组织急性炎症的扩散和腺体的损伤

4、慢性炎症急性发作

(二)病理导管上皮肿胀,导管周围白细胞浸润,导管上皮破坏,腺泡丧失和小脓肿形成。脓肿一般为多发,腺小叶间结缔组织间隔,不易融合成大脓肿。

二、临床表现:通常为单侧腮腺受累早期(浆液性炎症期):轻微,常被全身的严重病情所掩盖。腮腺区轻微疼痛、肿大、压痛,导管口轻度红肿,疼痛。

晚期(化脓性炎症期):腺组织坏死。局部:疼痛加剧,持续性疼痛或跳痛;以耳垂为中心的红、肿、热、痛明显→扩散形成蜂窝织炎,轻度张口受限;导管口红肿明显,可见脓性分泌物。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腮腺脓肿”(Abscessofparotidgland)a.多发性,分散于小叶内;b.腮腺浅面腮腺咬肌筋膜致密,脓肿不易扪及波动感而呈硬性浸润块;c.脓液在腮腺包膜内聚集→压力增大→疼痛加剧;d.扩散(1)Santorini裂→外耳道(2)翼上颌裂→翼腭窝(3)腮腺深面→咽旁、咽后间隙→纵膈、颅内e.涎瘘f.暂时性面瘫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一)诊断:病史及临床表现(二)鉴别诊断:1.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感染,多发于5—15岁儿童,接触史,常累及双侧;腮腺肿大充血、疼痛,导管口无红肿,分泌物清亮;WBC正常,L增高。一次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2.嚼肌间隙感染:牙源性感染,肿胀和压痛的中心点为下颌角,张口受限明显,导管口正常。3.腮腺区淋巴结炎(假性腮腺炎):导管口及腮腺的分泌功能正常。

四、治疗原则1.纠正机体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维持体液平衡;2.抗感染治疗:金葡(G+),青霉素、头孢,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3.炎症早期的局部处理:热敷、理疗、局部外敷中药,增加唾液分泌,漱口保持口腔清洁;4.切开引流不能以扪及波动感做为切开引流的指征指征:a.局部明显的凹陷性水肿;b.局部跳痛并有局限性压痛点,穿刺抽出脓液;c.腮腺导管口有脓液流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明显。

赞赏

长按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白癜风丸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swo.com/zysx/7198.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