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课堂春季谨防小儿传染病

时间:2021-12-31 16:16:36 来源:慢性腮腺炎

▽以下是正文▽

春暖花开的春季是小儿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那么家长应该怎么预防呢?下医院儿科专家进入小儿预防传染病课堂吧,宝爸宝妈们感觉学起来!!

流行性腮腺炎

①疾病特点:在春季容易流行,其潜伏期为7-14天。初起症状有发热,以中低热为多。突出表现:腮腺肿痛(耳垂为中心)、张口或食酸性饮食时疼痛加重,病程1-2周。

②传播方式:本病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污染食具、玩具等途径传播,所以要减少孩子到人多的游乐场、电影院、商场等公共场所去,居室要常开窗通风。

③预防建议:腮腺炎病儿要被隔离3周;该病毒对紫外线极敏感,故对病人衣服、被褥要多日晒消毒。腮腺炎的预防主要是接种疫苗,早发现、早隔离,注意环境卫生,保持空气流通。若出现高热不退、腹痛、头疼、呕吐或会阴部痛(男孩)医院就诊。

出戾病以下几种出疹性疾病均是春季高发并以呼吸道传播为共同点

1)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传染病,从发病到出疹约3-5天,发热从低热到高热伴随流、流泪、结膜充血、畏光等症状,起病2-3天,口腔黏膜可见细小粒样麻疹粘膜斑。出疹时体温可达40℃,出诊顺序从耳后开始迅速发展到面颊部,一天内自上而下蔓延到胸背腹部及四肢,随即遍及手掌及足底。麻疹的预防主要是接种疫苗,早发现、早隔离,注意环境卫生,保持空气流通。

2)风疹是风疹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出疹前病状较麻疹轻,可有低热,食欲减退。一般1-2天后即出疹,先见于面颊,一天内遍及全身,但手掌足底多无疹。皮疹起初类似麻疹,以后躯干、背部疹融合成片,持续3天左右消退。预防主要是接种疫苗,早发现、早隔离,注意环境卫生,保持空气流通。

3)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病因长期不明,近些年发现与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有关,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出疹性疾病,其特征为发热2-3天,体温骤降时,皮肤出现红色粟粒疹(头面部及躯干部多见),于1-3天皮疹退净;多数患儿一般情况良好。注意休息、适量饮水、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同时加强护理。

4)流行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皮肤有出血点和瘀斑,同时伴高热、剧烈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或精神萎靡,严重者出现颈项强直、抽搐或昏迷等。遇到这种情况医院就诊。预防流脑必须做到四点:首先接种流脑疫苗,流行期孩子尽量少去公共场所;第二与流脑病人密切接触过的孩子,应服用磺胺类药预防;第三因流脑病有怕冷、怕干、怕阳光的特点,要勤开窗通风,衣物勤洗、勤晒,第四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

如何区分孩子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如果是由病毒感染,孩子多表现为流清鼻涕、咳嗽、痰少稀薄且无色,可伴发热但退热后精神状态好。扁桃体充血时表面光滑、鲜艳,可有疱疹和滤泡。细菌感染的孩子多表现为没有鼻涕或者有脓鼻涕,咳嗽,多有脓痰,宝宝体温忽高忽低,即使退热后,精神状态也欠佳,扁桃体充血时表面不平整有脓。如果不用药的话恢复比较慢,甚至可能会加重。这个时候就需要抗生素治疗,家长不要盲目拒绝,并且要足疗程治疗。不过,这只是供爸爸妈妈了解孩子的情况,真正确诊还需要靠医生诊断。医院?3个月以下的宝宝,如有任何不适,建议及时就诊;如果孩子出现呼吸困难,或伴有喘鸣、呕吐、皮肤青紫的现象或者症状影响到进食和睡眠时;在家护理后病情不见好转甚至有加重的迹象时;孩子持续发烧三天以上,或精神状态差时;口温,肛温或耳温在40℃或以上,或者腋下温度达到39.4℃或以上时。如何帮助孩子远离疾病困扰?

完成基础的疫苗接种,如乙肝、脊髓灰质炎、麻疹、乙脑、流脑等疫苗。还有一些自费疫苗,如手足口疫苗、流感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疫苗、轮状病毒、腮腺炎疫苗等。

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加强体育锻炼,鼓励孩子进行户外活动。越是抵抗力差的孩子,家长越不要干预太多。

勤洗手。饭前便后、大小便后、外出回家后、触摸眼睛或者口腔前后都要洗手,最好使用流水冲洗。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遮住口鼻,不朝人打喷嚏。

饮食营养均衡,合理搭配,三餐规律,多喝水。

孩子生病牵动着一家人的心,不过,适当的生病反而有助于增强孩子的抵抗力。作为新手爸妈不要听到孩子打个喷嚏就慌了阵脚,做好预防措施,将患病的几率降到最低!

THE

END

供稿:儿科

来源:文中部分内容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编辑/校:公共关系科

联系我们:

-

邮箱:qbxzyyy

.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swo.com/zysx/11554.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