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新手解疑

时间:2021-9-19 15:32:55 来源:慢性腮腺炎

看白癜风费用贵吗 http://pf.39.net/bdfyy/bdfzj/161221/5127588.html
点击上方“蓝字”,发现更多精彩

艾灸是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淤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在我国民间早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

古籍论灸

艾灸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广泛使用艾灸法。如《庄子》中有“越人重之以艾”,《孟子》中也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历代医学著作中更比比皆是。

1、一切阳气不足,经脉下陷及虚寒性疾病,皆可用灸法。

------《皇帝内经》

2、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灵枢*管能篇》

3、至于火艾特有其能,针药汤散皆所不及者,艾为最要。

------《外台秘要》

4、诸疗之要,火艾为良,要中之要,无过此术。

------《外台秘要》

5、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医学入门》

艾灸的方法

艾灸有四种方法:艾条灸、艾柱灸、温针灸、温灸器灸

艾灸的正确方法如下:

1、艾条灸相对简单,把艾条点燃,选择需要施术的部位,用艾条进行温热治疗;

2、艾柱灸可以直接放在皮肤上,或者经常用隔姜灸、隔盐灸,把它放在姜、或者盐上,再放到皮肤上做艾柱灸,一般同样一个穴位做20分钟左右;

3、温针灸需要把针刺到穴位上,然后在针上加上艾条或者艾柱点燃。进行温针灸治疗,对局部起到温热作用,而且这种热力能透过针身传到体内,起到温经散寒作用,一般人经过培训后也能自己操作。

4、温灸器灸更简单,把艾绒或者艾条放到温灸器里,把温灸器点燃以后放到施灸的部位进行艾灸。

艾灸对哪些疾病有好处?1、内科疾病

头昏、头痛、感冒、便秘、腹泻、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心律失常、低血压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慢性胃肠炎等;

2、外科疾病

落枕、颈椎病、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腱鞘炎等;

3、妇科疾病

痛经、闭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慢性盆腔炎、女性不孕症、功能性子宫出血、带下病、妊娠呕吐等;

4、男科疾病

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早泄、阳痿、男性不孕症等;

5、皮肤科疾病

酒糟鼻、痤疮、斑秃、黄褐斑、雀斑、多汗症、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症、毛囊炎、白癜风等;

6、儿科疾病

小儿惊险、小儿厌食症、小儿腹泻、小儿疳积、小儿遗尿、小儿多动症、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等;

7、五官科疾病

假性近视、耳鸣、慢性鼻炎、牙痛、口腔溃疡、慢性中耳炎、梅尼埃病、耳聋、结膜炎、急性扁桃体炎、白内障等;

最佳艾灸时间

中医专家指出,最适合进行中医艾灸疗法的季节就是夏季。因为夏天穿衣少,医院,自己在家艾灸也非常方便,不像冬天在家脱了衣服施灸容易受凉。而且天气热,人体对温度就比较敏感,不容易被烫伤。最重要的是夏天施灸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

中医认为,阳虚、气虚人群更适合进行针灸疗法。生病的人大多属于阳虚体质。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艾灸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最重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补益的效果能够达到最佳。

最佳灸量

艾灸应该考虑天时、地理、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来定灸量,

冬天------灸量宜大,才能祛寒通痹,助阳回厥;

夏季------宜少灸或轻灸,才不会造成上火伤阴。

北方------风寒凌冽,灸量宜大;

南方------气候温暖,灸量宜小。

不同的年龄、体质和性别,其阴阳气血的盛衰及对灸的耐受性也是不同的。老年或体弱的人使用保健灸,灸量宜小,但须坚持日久;而壮年者随年龄由小至大而递增壮数。

灸的程度

施灸后应以自觉温热舒畅,直达深部,经久不消,停灸多时,尚有余温,才算到家。

《医宗金鉴》认为:“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然头与四肢皮肉浅薄,若并灸之,恐肌骨气血难堪,必分日灸之,或隔日灸之,其艾炷宜小,壮数宜少。有病必当灸巨阙、鸠尾二穴者,必不可过三五壮。背腰下皮肉深厚,艾炷宜大,壮数宜多,使火气到,始能去痼冷之疾也。”

因此,不管灸治哪个穴位,都要“足量”,热力要能够深入体内,直达病所。为了防止施灸时出现不适,可以隔日灸,还要视病情的深浅轻重、穴位的位置来决定艾炷的大小和壮数。

艾灸禁忌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滴、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6、顾客在艾灸过程中不可随意乱动,以免触碰艾条导致烫伤。

文章精选气血不足百病生,你的气血充足吗?

宝宝哭闹不安,极有可能是积食啦!

那些流行一时的减肥误区你中了几招?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swo.com/fbjz/11110.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