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摘要
目的分析北京市昌平区6岁儿童加强接种疫苗前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抗体水平变化,为控制相应传染病,完善相关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将昌平区20个镇街分成3个等级镇街,每级镇街随机抽取2个镇街,共6个镇街作为监测现场。每个镇街随机选取6岁儿童作为免疫水平监测对象,依据知情同意的原则,共入组名儿童,各采集静脉血3ml,用ELISA试剂盒定量检测麻疹、腮腺炎和风疹IgG抗体水平,在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麻腮风疫苗,MMR)后35~42d,共采集名儿童静脉血各3ml,分析接种MMR前后麻疹、腮腺炎和风疹IgG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水平变化。结果加强MMR接种前,麻疹、腮腺炎和风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16%、87.99%和72.40%,加强接种后三者抗体阳性率均为.00%。麻疹、腮腺炎和风疹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加强接种前分别为mIU/ml、U/ml和44IU/ml,接种后分别为mIU/ml、U/ml和IU/ml。加强接种前后三者抗体阳性率和GMC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率比较χ2=16.、35.和88.,P=0.;GMC比较t=-7.、-10.和-16.,P=0.)。结论MMR加强接种前抗体阳性率下降,风疹和腮腺炎抗体阳性率较低,接种后风疹和腮腺炎抗体阳性率上升明显,昌平区6岁儿童麻腮风疫苗加强免疫效果良好,应继续保持较高的疫苗接种率。前言
免疫效果监测是免疫规划工作的重点内容。监测结果既可评价接种效果,也可为制定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自年以来,北京市含麻疹成分疫苗实施3剂次的免疫程序,即8月龄接种1剂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R)、18月龄和6周岁各接种1剂麻疹、腮腺炎、风疹(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MMR),接种率始终维持在98%以上,使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腮)和风疹相关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为评价6岁儿童加强接种MMR后麻疹、流腮和风疹抗体水平的变化,开展本研究。01
材料与方法
1.1监测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昌平区20个镇街中,按照6岁儿童数量将各镇街分三级,每级随机抽取2个镇街,共6个镇街入组。每个镇街随机抽取50名健康儿童(既往未患过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传染病,均已接种过1剂MR疫苗和1剂MMR疫苗,且近1个月内未接种其他预防生物制品)作为免疫水平监测对象。按照知情同意的原则,对入组的名儿童各采集3ml静脉血,分离血清。1.2检测方法及判断标准按照ELISA试剂盒(购自德国维润赛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说明书检测麻疹、腮腺炎和风疹IgG抗体水平。判断标准:麻疹IgG抗体含量>mIU/ml为阳性,~mIU/ml为临界值,<mIU/ml为阴性;腮腺炎IgG抗体含量>U/ml为阳性,70~U/ml为临界值,<70U/ml为阴性;风疹IgG抗体含量>20IU/ml为阳性,10~20IU/ml为临界值,<10IU/ml为阴性。1.3统计学分析采用Excel3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两样本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
结果
2.1一般情况共入组名儿童,其中加强免疫前采血人,免疫后采血人,男童人,女童人。接种时儿童平均年龄为6周岁,第2剂麻腮风与第1剂麻腮风接种时间间隔平均为54(45~62)个月,采血平均时间为接种后37d。2.2麻疹IgG抗体监测结果MMR接种前后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16%和.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P=0.);麻疹IgG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meanconcentration,GMC)分别为mIU/ml和m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P=0.),见表1。2.3腮腺炎IgG抗体监测结果MMR接种前后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7.99%和.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P=0.);腮腺炎IgG抗体GMC分别为U/ml和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P=0.),见表2。2.4风疹IgG抗体监测结果MMR接种前后风疹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2.40%和.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P=0.)。风疹IgG抗体GMC分别为44IU/ml和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P=0.),见表3。03
讨论
8年国家首次将1.5岁儿童纳入MMR接种。年国家免疫规划仍执行该程序:8月龄1剂次MR,1.5岁1剂次MMR。北京市根据疾病流行情况和实施可行性,自年开始实施1剂次MR和2剂次MMR接种程序。北京市多项人群抗体水平监测表明,2剂MMR接种效果较好。本研究结果表明,昌平区6岁儿童MMR加强免疫前,麻疹抗体阳性率最高(94.16%),风疹最低(72.40%);加强接种后阳性率均达到.00%,抗体GMC升高2~4倍。有研究表明,8月龄接种MR后,麻疹、风疹的抗体阳性率分别由0~3.33%和0上升到96.67%~.00%和50.00%~86.49%。到1.5岁接种首剂MMR后,麻疹、腮腺炎和风疹抗体阳性率分别由96.67%~98.53%、1.47%~2.78%和73.33%~95.65%上升到.00%、97.22%~98.53%和96.67%~.00%,抗体活性量值也有上升,接种后免疫效果明显。虽然8月龄初次接种和1.5岁首剂次MMR接种前后麻腮风抗体阳性率上升明显,但随着时间延长,抗体阳性率出现下降,至6岁加强接种前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1.5岁基础免疫完成时的阳性率。MMR接种3~5年后麻腮风抗体阳性率较首剂MMR接种后均有下降,尤其以风疹下降明显。目前上海市、天津市和北京市实施1剂次MR和2剂次MMR程序,分别在4、5和6岁时加强1剂次MMR。胡家瑜等报道,4岁时接种第2剂次MMR前后,麻疹和风疹抗体阳性率均为.00%,腮腺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8.18%和98.00%,疫苗接种3年后腮腺炎抗体阴转率较高,推荐接种年龄为6岁,即学龄前完成。3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后抗体阳性率高于1剂次和2剂次,接种3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效果更好。年江苏省和广东省肇庆市人群抗体水平调查显示,5岁组儿童风疹和腮腺炎抗体阳性率均低于80%,且至10岁组有下降趋势。2剂次的风疹疫苗接种后,风疹抗体阳性率随着时间延长下降明显。1剂次的腮腺炎疫苗接种后,>5岁人群抗体阳性率也偏低。年北京市密云县调查5岁组和10岁组儿童的风疹抗体阳性率为92.00%~.00%。北京市西城区和天津市报道,接种第2剂次MMR后,流腮抗体阳性率和GMC继续升高,并出现峰值,抗体阳性率较高。从发病人群分析,江苏省学龄前和学龄儿童的麻疹、风疹抗体阳性率很高,而腮腺炎的抗体水平偏低,风疹发病率高峰在5~6岁,腮腺炎发病高峰在5~9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风疹发病高发人群为5~10岁组。刘隽等研究表明,实施2剂次MMR常规免疫后,北京、天津和上海市流腮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自9年开始均低于全国其他地区。丁亚兴等通过系统评价分析,建议腮腺炎免疫策略可于初免后3~4年进行加强免疫,能有效预防腮腺炎在学校中的暴发。对于腮腺炎的防控,推荐使用2剂次的免疫程序。本研究提示,目前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实施的MR、MMR程序,不利于预防和控制幼儿园及小学阶段的风疹、腮腺炎暴发,建议国家免疫程序也在此阶段进行MMR的加强免疫。志谢 本研究在北京市CDC的指导下,得到回龙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沙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七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百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作者
张丽文,朱宗龙,苑新海,王海红,许颖,吴杨
第一作者简介
作者贡献:张丽文:样品收集、整理、数据整理、论文撰写朱宗龙:样品收集、整理苑新海:样品收集、整理王海红:协调人员分工协作、论文修改许颖:项目物品下发、整理吴杨: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扫码查看文章
欢迎扫码